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與質量控制過程中,機械性能測試是評估材料性能的關鍵環節,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缺口沖擊強度等指標能直觀反映材料的力學特性 。然而,不少科研人員、質檢人員在實際測試中,常常面臨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測試結果重復性差。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測試項目,多次測試卻得出差異明顯的數據,這不僅影響研發進度,也給質量判定帶來困擾。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索導致這一問題的背后原因。
一、材料自身特性
(一)材料內部結構不均勻
高分子材料的內部結構復雜且多變。以共混高分子材料為例,不同聚合物組分在混合過程中,難以達到完全均勻的分散狀態。微觀層面上,某些區域可能一種聚合物含量較高,而另一些區域則以另一種聚合物為主,這種組分分布的不均勻性,直接導致材料不同部位的力學性能存在差異。當選取不同部位制備樣條進行測試時,結果自然難以重復。

再如填充型高分子材料,像添加了碳酸鈣、滑石粉等無機填料的塑料。填料在基體中的分散程度、團聚情況不盡相同。如果測試樣條中填料團聚嚴重,該區域的力學性能與填料均勻分散的區域相比,會有顯著差異,使得測試結果波動較大。
(二)材料的時間依賴性
高分子材料具有黏彈性,其力學性能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在測試過程中,加載速率、測試時間的不同,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比如,在拉伸測試時,若加載速率過快,高分子鏈段來不及響應外力變化,材料表現得更脆,拉伸強度可能偏高;而加載速率過慢,高分子鏈段有足夠時間進行松弛和滑移,拉伸強度則可能降低。此外,材料在儲存過程中,會發生后結晶、分子鏈的緩慢取向等物理變化,這些變化也會導致不同時間測試同一批材料,性能數據出現差異。
二、試樣制備環節
(一)樣條尺寸偏差
根據相關測試標準,對高分子材料機械性能測試的樣條尺寸有嚴格要求。以拉伸試樣為例,啞鈴型試樣的標距長度、平行部分的寬度和厚度等尺寸精度,直接影響應力分布和測試結果。如果在加工過程中,樣條尺寸存在偏差,如標距長度不一致,在拉伸時,不同樣條的受力情況就會不同,最終導致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數據不重復。即使是微小的尺寸誤差,也可能在測試中被放大,對結果產生明顯影響。

(二)加工缺陷的引入
在樣條制備過程中,切割、銑削、注塑等加工工藝都可能引入缺陷。例如,使用刀具切割樣條時,若刀具不夠鋒利,會在樣條表面產生毛刺、劃痕等缺陷,這些缺陷會成為應力集中點,在拉伸或沖擊測試中,試樣容易從這些部位開始破壞,導致測試結果異常。在注塑成型制備樣條時,如果模具溫度不均勻、注塑壓力不穩定,可能會使樣條內部產生氣泡、縮孔等缺陷,同樣會影響材料的力學性能測試結果。
三、測試設備的影響因素
(一)設備精度不足
測試設備的精度是保證結果準確性和重復性的基礎。以萬能材料試驗機為例,其力傳感器的精度至關重要。如果力傳感器存在誤差,測量的拉伸力、壓縮力等數據就不準確,進而影響拉伸強度、壓縮強度等指標的計算。此外,此外,位移測量裝置的精度也會影響斷裂伸長率等數據。一些老舊設備,長期使用后零部件磨損、老化,精度下降,卻未及時進行校準和維護,很容易導致測試結果出現偏差。

(二)設備運行狀態不穩定
設備在運行過程中,若出現振動、噪聲等異常情況,可能會干擾測試結果。例如,在沖擊測試中,擺錘式沖擊試驗機的擺錘釋放機構若存在松動,每次擺錘的沖擊速度和能量就會有差異,導致沖擊強度測試結果不穩定。此外,設備的溫度控制系統故障,無法將測試環境溫度穩定在標準要求范圍內,對于對溫度敏感的高分子材料來說,也會造成測試結果重復性差。
四、實驗環境的干擾
(一)溫濕度變化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高分子材料力學性能的重要環境因素。多數高分子材料,尤其是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對溫度較為敏感,溫度升高時,分子鏈的熱運動加劇,材料的柔韌性增加,拉伸強度降低,斷裂伸長率增大;溫度降低時,材料則會變脆,沖擊性能下降。如果實驗環境溫度波動較大,不同時間段測試的樣條,其性能必然不同。
濕度對一些吸濕性高分子材料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例如,聚乳酸(PLA)等材料,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中,會吸收水分,水分子起到增塑作用,甚至會發生水解,使材料的力學性能發生改變。因此,不穩定的溫濕度環境是導致測試結果重復性差的常見原因之一。
(二)氣流與氣壓影響
實驗室中的氣流擾動,看似微小,卻可能對測試產生影響。在進行沖擊測試時,若有較強的氣流吹過試樣,會改變擺錘沖擊試樣瞬間的受力狀態,導致沖擊強度數據不準確。此外,氣壓的變化,雖然對大多數高分子材料力學性能影響較小,但對于一些特殊的多孔高分子材料或在高精度測試中,也可能造成測試結果的波動。
五、人為操作因素
(一)操作人員技能差異
不同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經驗水平存在差異。在試樣裝夾環節,若操作人員不能準確將試樣裝夾在夾具中心位置,試樣在拉伸或壓縮過程中就會受到偏心載荷,導致測試結果偏離真實值。在沖擊測試中,擺錘的釋放時機、缺口試樣的放置方向等操作細節,若掌握不好,都會影響測試結果的重復性。新操作人員由于缺乏經驗,對測試標準和操作規范理解不深入,更容易出現操作失誤,從而造成測試結果不穩定。
(二)測試流程執行不規范
不嚴格遵守測試標準和流程,也是導致結果重復性差的重要原因。例如,在進行拉伸測試前,未按照標準要求對試樣進行狀態調節,使試樣未達到穩定的物理狀態,就直接進行測試,數據必然不準確。在記錄數據時,讀數誤差、數據處理錯誤等,也會影響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和重復性 。
六、數據處理與分析問題
(一)異常數據處理不當
在測試過程中,偶爾會出現個別異常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是由于偶然因素(如設備瞬間振動、試樣微小缺陷等)導致的。如果不進行合理分析,直接將異常數據納入結果計算,會嚴重影響平均值等統計結果的準確性。然而,有些操作人員在處理數據時,缺乏科學的判斷方法,隨意剔除或保留數據,導致最終結果不能真實反映材料的性能,重復性也無從談起。
(二)統計方法選擇不合理
對于多次測試的數據,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至關重要。如果測試次數較少,卻采用簡單的算術平均值來代表材料性能,可能無法準確反映材料性能的真實分布情況。此外,未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標準差計算等,不能全面評估數據的離散程度,也難以發現測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提高測試結果的重復性。
高分子材料機械性能測試結果重復性差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從材料自身特性、試樣制備、測試設備、實驗環境、人為操作到數據處理,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測試結果。只有深入了解這些影響因素,嚴格把控各個環節,加強操作人員培訓,規范測試流程,才能有效提高測試結果的重復性和準確性。